扶贫精准发力 脱贫势在必得

2018年10月11日 10:55:19 | 来源:运城视听网
|

 

平陆县常乐镇北留史村是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定点扶贫村,扶贫工作小组进驻该村以后,通过创办企业,让村民们不用出村就有了工作,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壮大。

走进常乐镇北留史村,在不远处就可以听到缝纫机加工的声音,北留史村党支部书记秦应仓告诉记者,在市文化艺术学校扶贫工作小组的带动下,开始加工编织袋,这也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“摇钱树”。

北留史村党支部书记 秦应仓

今年5月份,我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、村委主任我们一同下去到了这个总部考察了这个项目,回来以后我感觉这个项目可行,然后我就派了八个人下去到城里去培训,培训了以后,回来就建了这个场所,就是现在这个我们可以看到的,这个厂房现在8个人又带动了8个人,现在我们上机器有16个人,在这16户中间,解决了6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,也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。

自编织袋加工厂组建以来,每天一大早,村民张允绸和王随花都会像往常一样来到加工厂里干活儿,和她们一起的还有同村的几名贫困户,提到收入如何,她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。

村民 张允绸

收入还可以,一个袋子,大的三块,小的两块。一天大的20多,小的30左右。工作挺好的,像我们就干不了活的,也有个收入,要不然就是咱们的家庭需要这笔钱,很好,村里边办了一件好事,上头也支持。

村民 王随花

头一个月挣了2000来块钱,当中有一个月挣了3000来块钱。最多的时候,3000来块钱。很好,能够减轻娃的负担,我都干着了,村长说让做五十六十,我们就是八十九十,还想往上上,挣一百。

除了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,每从这里生产出一个编织袋还能给村集体增收。

北留史村党支部书记 秦应仓

每一个工人做成一个编织袋,给我们集体经济增加一毛钱的收入,也就是每一天现在8个工人,每天做300多个袋袋,每天有30元的收入。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太小了,没有厂房,我在8月份的时候已经申报,申报项目另建厂房,准备把这个厂房扩大,扩大到30台机器。

脱贫攻坚的关键在增收,而增收关键在发展产业,在加工厂的另一边,村级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工,同时成功并入国家电网发电,来助力北留史村的脱贫攻坚工作。

北留史村驻村第一书记 张华龙

这个光伏发电项目是北留史村2017年建成的,当时是用了我们帮扶单位的10万元帮扶资金,建成的是10.08千瓦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,预计每年的收益在1万到1万2之间,在2017年12月份建成并网发电,到现在大概收益在7000到7500之间,然后2018年我们单位的帮扶资金依然用于光伏发电,第二期预计在2018年年底建成,到时候每年可以为北留史村增加2.4万元的集体收入。

一枝独秀不是春,万紫千红春满园。市艺校扶贫工作小组在产业扶贫发展中,通过企业引领、项目带动、贫困户主动参与,多元化发展富民产业,不仅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,也让北留史村新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动能正在逐渐形成。

运城艺术学校校长 谢伟

们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,来帮扶平陆常乐镇北留史村,到村进行详细调研以后我们发现,当地劳动力存在一个倾向,年轻的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,在家的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,文化知识不太高,所以基于这个情况,我们是多方考察,选择了编织袋加工企业这个脱贫项目,就是让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就地转移,增收致富,突出产业扶贫的引导,做好这项产业扶贫,同时我们按照集体经济破零这个政策要求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帮助村里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,通过集体经济收入的壮大,来助力我们北留史村的整体发展

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谢伟告诉记者,下一步,将依然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,通过教育、文化、健康三大方面多元化开展扶贫工作,走出一条村有主导产业,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新路子。

村民从“贫”到“富”,村集体经济从“无”到“有”,这一切都离不开像亲人一般的扶贫工作队,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,脱贫也将改变为致富。

(编辑:畅华英 责编:刘柯均)

热点新闻

    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