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日报看山西|太原剪纸,巧手送祝福

2024年02月10日 13:49:00 | 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
|

1.png?x-oss-process=style/w10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,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。”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蕴含着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,寄托着对家庭和睦的向往、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春节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纽带,也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演进,焕发新的生命力。春节(农历新年)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,赋予传统佳节以更深意蕴、更多意义。

“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,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、勇猛无畏的气概、福泽四海的情怀、强大无比的力量,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、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,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。”大江南北,城市乡村,崭新的春联传递新春祝福,熙攘的庙会唤起年味记忆,文博场馆过大年持续升温,体育健身迎新春活力满满……本版刊登特别报道,呈现浓浓的文化味中喜庆祥和的中国年,共同庆祝这个寓意美好的节日,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(本报记者 管璇悦)

剪纸 巧手送祝福

本报记者 马睿姗

左手捏红纸,右手握剪刀,剪刀快速变换方向游走于纸面,不一会儿,一个“福”字便呈现眼前,整个过程一气呵成。在山西省太原市上林苑一家工作室,太原剪纸非遗传承人王银凤正在创作一幅“福”字作品。

太原剪纸有2000多年历史,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王银凤和丈夫郭树林是太原剪纸的第五代传承人。

每到春节,是王银凤最忙的时候。将一幅幅充满浓浓年味、寓意美好祝福的剪纸作品带给人们,她觉得很有意义。

在王银凤的记忆里,年味儿就藏在窗格上的剪纸里。一进腊月,母亲坐在炕头,红纸在手中上下翻飞,喜鹊登梅、福字生肖,活灵活现。年三十一大早,她和姐姐把玻璃擦净后,先在窗格上铺一层白麻纸,再把大红色的窗花贴上去。这一幕,至今都留在王银凤记忆里:“剪纸一贴,年味儿就出来了。”

太原剪纸既融合了北方剪纸的大气,也透着南方剪纸的纤巧,使用剪刀勾勒轮廓,局部细微之处再用刻刀精描线条。遇到线条精细的作品,王银凤会掏出一套刻刀工具,将清水滴在油石上后,再将刻刀放在上面细细打磨锋利,一刀即一笔线条。

在工作室里,王银凤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,时而捏住一片厚度比头发丝还薄的“手撕钢”,剪刻出太原双塔;时而将红色的丝绸和纸张变成一只停留在裙装上的蝴蝶胸针,变成白色陶瓷碗外侧烧制的福字图案,变成新人婚礼上的卡通人物贴纸。

剪纸是源于生活的艺术,一刀一剪都很讲究。王银凤认为,只有让非遗融入生活的点滴,适应当代的使用需求和审美变化,才能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。

编辑 李艳

热点新闻

    查看更多